人工智能(AI)作为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转型的战略性技术,正在引领行业发展变革。尤其是在江苏省,随着DeepSeek等大模型的崛起,人工智能赋能的新型工业化正在从理念逐步转变为现实。本篇文章将探讨江苏如何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这一进程,以及不同企业在这一领域的创新实践。
江苏省在人工智能产业化方面的成就引发广泛关注。根据工信部公示的典型应用案例,江苏的多个企业因其在新型工业化中的突出表现而被认可。这些案例展示了AI是如何切实落地,并在不一样的行业发挥作用的。企业通过夯实技术基础,从而形成行业竞争优势。
例如,雪浪公司开发的雪浪工业大模型平台,以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为核心,基于其自主研发的数字底座——雪浪OS,将传统工业应用与现代工业软件有机融合。其采用AI训练开展的行业大模型,已在航空航天、机械设备、能源电力等多个领域被有效应用,服务于行业内的头部央企及上市公司,明显提升了生产效率。
与此同时,朗坤公司推出的“基于大模型的工业设施智能运维系统”,则专注于智能运维领域。该系统利用大模型与知识图谱技术,构建了设备运维的专属大模型,为用户更好的提供准确的设备故障预警、自动生成检修方案及推送运维策略,有效解决了传统运维方式中的不足,提升了生产的全部过程的智能化程度。
除了运维,还要提到金恒科技为南钢打造的国内首套金相分析系统。该系统通过机器视觉、AI深度学习算法和机器人技术,实现了金相检测全流程的自动化,极大地提高了检测效率,减少了人工经验对检测结果的影响。
除了行业内的应用,政策的推动力量也不容忽视。在2025年苏州市“人工智能+”创新发展推进大会上,江苏省推出了一系列支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政策,旨在全方面推进人工智能的创新应用。这些政策强调“以智为用”,为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与支持。
江苏省的成功经验表明,建设数字基础设施是发展AI产业的重要基础。政府积极促进5G和千兆光网的建设,截至2024年底,江苏共建成5G基站29.4万座,同时在数据中心方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,逐渐增强了数字基础设施的支撑能力。
展望未来,江苏将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行动方案,着力推进行业大模型和重点环节的攻关项目,推动“人工智能+”装备产品的普及应用,并培育国家级的人工智能制造应用基地。这一系列行动将为江苏省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深耕厚植土壤,助力实现更高效的工业转型与升级。
总体而言,江苏通过积极的政策引导与企业创新实践,展示了人工智能提升产业效率与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的巨大潜力。这为各地借鉴提供了宝贵经验,未来的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大有可为。
解放周末!用AI写周报又被老板夸了!点击这里,一键生成周报总结,无脑直接抄 → →
QQ:297157410
手机:13337904859
电话:0510-88362226
邮箱:297157410@qq.com
地址:无锡市南长区中北新村0510号